通常我第一個會去看的是娛樂版,
再來就是副刊,
最後就隨便翻一翻其他版面~
最後就隨便翻一翻其他版面~
過後整份報紙就會被我遺棄在一旁了~
我很少會專心看完頭條新聞,
因爲覺得來來去去都一樣,
而且關於政治的我一概不感興趣,
除非家人提起那個新聞,或則是社會都關注的新聞,
我才會好奇地仔細閲讀完~
昨天星期五,中國報的左上角的一篇報道卻吸引我的目光,
大大的標題寫著“癱了,也要笑著過”,
翻開裏面一字不漏的閲讀完,
乘坐朋友的摩多回家時,被一輛罗厘撞上,
他和朋友雙雙從摩多跌下,送院昏迷11天~
當他睜開眼時,慶幸自己還活著,醫生卻告訴他,
其頸椎神經受損,頸部以下再也無法活動,
既不能行走,寫字,搔癢,試淚,連轉身也不行,除非“奇跡”出現~
他多次嘗試拔掉拔呼吸管自殺,更選擇絕食,
但都失敗了,反而奇跡般的活下來~
他甚至主動跟醫生說他願意把所有器官捐出,只求安樂死,
以致醫生心痛得再也不見他~
最後他接受了心理輔導,了解到世界還有比他遭遇更慘的例子,
才接受這殘酷的事實~
因爲他覺得笑容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
更能讓兩個不認識的人變成朋友~
其頸椎神經受損,頸部以下再也無法活動,
既不能行走,寫字,搔癢,試淚,連轉身也不行,除非“奇跡”出現~
他多次嘗試拔掉拔呼吸管自殺,更選擇絕食,
但都失敗了,反而奇跡般的活下來~
他甚至主動跟醫生說他願意把所有器官捐出,只求安樂死,
以致醫生心痛得再也不見他~
最後他接受了心理輔導,了解到世界還有比他遭遇更慘的例子,
才接受這殘酷的事實~
因爲那場車禍,那年才23嵗的他,與病床做伴了6年,
今年29嵗的他,下半輩子也只能在病床上度過,
每天大部分時間對著天花板和四面墻~
但,他卻不怨恨那罗厘司機,更希望載他的朋友,
不要帶著愧疚過日子~
他說:“帶著怨恨,我也不會快樂”~
即使他的生活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活動自如,
可是他還是笑臉迎人,總是展示著他那張充滿笑意的臉龐,因爲他覺得笑容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
更能讓兩個不認識的人變成朋友~
張金丰獲好心人製造特製帽子,讓他學習使用智能手機或Ipad上網~
他說:“天無絕人之路!當上天把門關上的同時,
也一定會開啓另一扇窗~放眼世界還有很多新鮮事物,
不要輕易放棄自己~”
採訪記者說他很佩服金丰的樂觀~
而我又何嘗不是呢?
在這之間,他是怎麽熬過來的?
從一個活潑亂跳的23嵗青年,一覺醒來卻發現頸部以下都癱瘓了,
從此與病床相依爲命,
沒人知道他心裏有多掙扎,多難受,流過多少的淚,
用了多大的勇氣才去接受這事實~
採訪記者說他很佩服金丰的樂觀~
而我又何嘗不是呢?
在這之間,他是怎麽熬過來的?
從一個活潑亂跳的23嵗青年,一覺醒來卻發現頸部以下都癱瘓了,
從此與病床相依爲命,
沒人知道他心裏有多掙扎,多難受,流過多少的淚,
用了多大的勇氣才去接受這事實~
有時候,我們人就是很奇怪,
明明自己已經比別人幸福很多,可是卻身在福中不知福,
總是在抱怨這,埋怨那,
總是在抱怨這,埋怨那,
去了趟醫院,孤兒院,老人院,
看了一本書,一篇報道,一部電影,
才會頓悟,發現自己其實比別人幸運,幸福很多的~
所以請惜福,時時刻刻都抱著感恩的心態~
有興趣閲讀這篇文章的可以去翻開星期五的中國報,
所以請惜福,時時刻刻都抱著感恩的心態~
有興趣閲讀這篇文章的可以去翻開星期五的中國報,
或則到這個網頁——癱了,也要笑著過仔細讀吧~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